10月5日~6日,富龙自行车国际公开赛在富龙自行车公园举行。
富龙自行车公园坐落于崇礼富龙四季小镇国际度假区内,目前已建成两片波浪道以及一条速降赛道,后续规划建设不同级别4片波浪道和6条山地车速降道,作为富龙滑雪场的夏季游玩项目。
本次比赛分为两天,第一天举办波浪道少儿组的比赛,第二天则是波浪道成人组与速降成人组比赛。
Day 1
前一天的崇礼迎来了降雨和随之而来的降温,这个周二的最高气温只有11℃,最低温则只有4℃。比赛现场似乎只有等待参赛的孩子们还能在这样的气温下维持着难以想象的兴奋感。
在简短的开幕仪式之后,少儿组的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的分组非常细,从4岁开始,每2~3岁分为一组,直到16岁,每个年龄组又按照性别分两组,一共10个组别。这样一来,便给了很多小朋友在自己的分组进入决赛甚至站上领奖台的机会。
从比赛的过程来看,几乎每个小组都有实力明显高于其他人的选手,从试赛道阶段就可以看出他们本组领奖台种子选手的潜在身份。与此相对,也有显然接触山地车时间不太长的选手,从肢体动作和装备等方面都能看出他们对于这项运动的生疏。在少儿运动阶段根据年龄分组,让水平差距较大的选手们同组竞技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每位参赛小选手都有参与感,并且让他们明白,体育精神、自我挑战才是他们能从运动中获得的最大财富。
比赛按照年龄-性别的顺序紧密进行,偶尔有小选手因为失误而摔车,坐在地上嚎哭几声之后,就会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站起来,继续完成比赛。
比赛结果方面,邵毅满、王子琛、张偲远分获4-5岁男生组冠亚季军;林诗焓、李思锦、李卓栩辰获得4-5岁女生组前三;6-7岁男生组领奖台分别由李帛芮、何孟泽佑、张可桓占据;6-7岁女生组前三分别为朱萧羽、贾炅炎、牛嘉旋;8-9岁男生组前三甲为小布、李子涵、方晨祎;8-9岁女生组两位选手罗兮羽、黎米兹分获冠亚;10-12岁男生组与13-16男生组均只有三位选手,前者的最终排名为李彦赫、闫晋熹、朱晓彤,后者则分别为张璟天、邓宝骅、方梓旭;同样,10-12岁与13-16岁女生组也分别只有一位选手参加,丁璐与吕京锦作为各自组别的唯一参与者,也获得了自己宝贵的体验。
Day 2
在之前的天气预报中,这一天一直是预测有降雨,最终老天也没有辜负气象台的期望,早上九点多,淅淅沥沥的雨就下了下来。雨势不大,但雨点密集,并且连绵不绝,在上午的波浪道比赛开始之前依然没有任何要停雨的趋势。
富龙四季厅前的沥青波浪道已经因为降雨而有了轻微的积水。为了比赛能够顺利、安全地进行,主办方除了给赛道进行除水作业之外,在赛前也多次试骑了这条赛道,以确保这条赛道在当前状态下确实能够进行比赛,并且建议参赛选手们根据当前情况适当地降低胎压。
成人波浪道公开赛没有进行分组,有三名女选手与所有男选手同场竞技,最终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本次成人波浪道比赛,每位参赛者将有两次机会,并取其中最快的一次为正式成绩。最终,周晓龙、陈嘉阳、杜鹞、蒙子鹿、巩燕泉、唐帅六名选手凭借技高一筹的发挥挺进了决赛。
决赛中,六名车手同样每位有两次机会。所有决赛选手均发挥出色,第二次骑行都刷新了第一次的成绩。其中年仅16岁的陈嘉阳选手更是发挥惊艳,在第一圈就刷新了这条波浪道的记录——16"912,并且成为第一位在这条波浪道上骑进17秒内的车手,第二圈,陈嘉阳状态更加火热,完美发挥,最终再次刷新记录——16"896!
最终,冠军毫无悬念被陈嘉阳收入囊中,杜鹞与蒙子鹿分别以17"976和18"039分获二三名。
当下午的速降赛开始时,雨仍旧在下。注定要在赛道里“玩泥巴”的选手们也完全放开了,正式开赛前就欢脱地开始试起了赛道。这次速降赛的赛道由Bike Court的首席赛道设计师丁再刚设计,依托富龙滑雪场的地形,是一条全长约1.5km的绿线。这条绿线虽然在安全性上对于新手很友好,但要骑好这条赛道却也并不简单,赛道全程布满了弯道与起伏,想要流畅地骑完,需要你有足够好的山地车基本功。
同时,比赛的当下,赛道因为降雨而变得无比湿滑,车辆在这样的路况下变得极难控制,就连赛道的设计者都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出全力,而这更是给所有选手提出了不一样的挑战。
速降赛采用一轮制,也就是说,所有选手都只有一次机会,在这样容错率极低的路况中,选手对于细节的掌控变得尤为重要。最终,速降赛的冠军再次被陈嘉阳以3'11"16的成绩收入囊中,第二名张栓用时3'13"74,第三名周晓龙用时3'16"96。
有人用“拳怕少壮”来形容第二天成人组比赛的结果。实际上,陈嘉阳囊括两项冠军的结果并不算是太大的意外,这位17岁的新生代车手之前在多个波浪道赛事中都曾获得过冠军,而今天的速降赛道的风格不太考验车辆性能、直线速度,却非常考验基本功。
本次的比赛结果,与其说是陈嘉阳“乱拳打死老师傅”,不如说当年那些“老师傅”们积极推广山地车运动的努力总算收到了初步回报。
除了陈嘉阳,在第一日的少儿组比赛中,也出现了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小选手,只要给他们更多一点的时间,他们必将有更长足的发展。如今的少年们拥有了比前辈们好得多的训练设施、场地,有了更科学的训练方法、意识,如此种种,与那些资深山地车爱好者们对这项运动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有了这些前浪们的积累,我们能看到当今的后浪来得前所未有地迅猛,未来的他们一定能把中国的山地车运动推向更高的高度。
责任编辑:袁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