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盛开的样子——Colnago车架进化史

   2018-01-11 18:14

它,是曾经的王者,从双下管钛合金车架一统江湖开始,再到Mapei车队在巴黎-鲁贝使用C40斩获前三,时至今日在碳纤维变无穷变幻的时代,依旧我行我素坚持自我——它就是Colnago。

Colnago-Master-BiTitan_left_副本.jpg

Bi-Titan 2_副本.jpg

泰坦传奇

钛合金车架经典之做——Bi-Titan。Factor的双下管破风车架令人耳目一新,但它不是车坛中最早的双下管车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Colnago钛合金车架Bi-Titan就已经在主车群中杀出一条血路。

Tony Rominger用Bi-Titan车架连续赢得93、94年两年欢喜冠军。在1995年,西班牙车手Abraham Olano在爆胎的情况下骑着Bi-Titan硬撑到终点,为Colnago Bi-Titan车架写下传奇一笔,当时的轮组也是流传至今仍在延续的型号——Campagnolo Shamal。

如今若你手头仍有一只Colnago Bi-Titan,可以说它就如同传家宝一般的存在。它绝对是“老毒物”中的佼佼者。

colnago-carbitubo-dura-ace-3ttt-vintage-old-bici-collage-1024x1024_副本.jpg

CarbiTubo

铝合金套管,碳纤维管型车架,与Bi-Titan有着相同的双下管造型,诞生于1988-1989年。


C40家族

诞生于1993-94年期间,驰骋10年国际大赛赛场,在2003年落幕。其中经过数次改进,逐渐完善化,逐渐符合当时的竞赛环境。C40的真正意义并不是Carbon 40,代表着Colnago的40年制造车架里程碑。

C40 mk1 4_副本.jpg

C40 MK1_副本.jpg

C40 MK1

上管和下管为传统的圆形接口,且管材接口两端直径相同,管材中端为master星型管。初代C40前叉为半碳结构,即舵管为铝合金,叉子为碳纤维。修长、圆润、粗细有致的后上叉及后下叉。这款车架可安装梁变。

C40 mk2_副本.jpg

C40 mk2 2_副本.jpg

当年叱咤巴黎-鲁贝的Mapei车队C40 MK2

C40 MK2

MK2相对而言有着较大的改进之处,前叉直接变为全碳纤维制造。随着时代的进步,取消了梁变安装座,改为外走线过线座。管型虽然外形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结构发生了细微改变。下管从头管部位开始到五通由细变粗,上管从头管部位开始由粗变细。这个改变让整台车的侧向刚性更强,操控更灵活。后三角部位的后下叉改为了垂直方向的椭圆形管型。

C40 MK3世界地图_副本.jpg

C40 MK3

MK3在管型和走线方式方面已经没有进化,但是在细节处理上做了一些改进。BB螺纹改成了钛合金,在后上叉四通部位的接口处,Colnago采用了“B-Stay”的技术结构。该车架也是第一代有“B-Stay”技术的车架。

C40 MK4 2_副本.jpg

C40 MK4

MK4是C40的究极进化体,但它和MK3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后下叉的变化。从大约20年前就开始对于车架舒适性作为探讨话题。Colnago的做法是用了“HP-Stay”的后下叉。从“HP-Stay”的结构上来看或许会有许多缓震性上的改善。

C50 MK1 JET_副本_副本.jpg

Jet喷气飞机涂装是Colnago专门为意大利冲刺名将佩塔奇制作,当时佩塔奇的就有喷气飞机的绰号,佩塔奇最伟大的个人成就就是获得过冲刺大满贯荣誉,Jet涂装因他而来。

C50 MK1

时代更迭,2004年Colnago C50到来,与C40的意义一样,C50代表着Colango的50年制造车架里程碑。

第一代C50 MK1,它比C40 MK4有着更粗壮的管型,进一步利用碳纤维材料的特性,压榨着车架的侧向刚性。

C50 MK2_副本_副本.jpg

C50 MK2

第二代C50 mk2,为了提升车架的刚性重量比,这次Colnago打起了Lug管的主意。C50 MK1与MK2最大的区别是三块Lug套管重量不同,MK2的套管经过了修饰,同时后上叉与后下叉做的看似更纤细了一点。Colnago机智的压榨了C50的车架重量。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显两款C50的套管有细微区别。

561210907090351117_副本.jpg

Extreme-power

从星型管材改成了圆形管材,沿袭数代的HP-Stay也被更强壮的结构替代。上图中的Extreme-power是一位台湾车友在上海Artbike车店保养爱车。

30116411606_fb48e48034_k_副本.jpg

Extreme-C

Extreme-C的管型做了轻量化改进处理,再次将车架整体刚性重量比提升一个等级,延续了Extreme-power的后下叉设计。

528012716386759872_副本.jpg

EPS

与现在Campagnolo套件电变型号同名,延续上两代的轻量化圆形管材,更粗壮的头管,将传统外置培林变成内置。EPS采用了铝合金英规螺纹五通。前叉部位Colango在这一代也做了强化,可以看出明显比上一代Extreme-C更宽一些。这款Colnago EPS世界地图版图片由Artbike提供。

EPQ_副本.png

2011 Colnago EPQ (4)_副本.jpg

EPQ

这是面世时间最短的一款顶级Colnago车架,市面上几乎很难见到这款产品的存在,仅仅生产了两年。虽然只有两年的寿命,但是它并不是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Colnago对EPQ的后上叉及后下叉做了进一步改进, Q-Stay后上叉诞生,后上叉与四通接口更佳纤细,改善车架的缓震性能;四方形的后下叉,从结构力学上来说这个造型更具抗弯折能力,增加后下叉强度;下管内走线诞生。

C59 team edition white POIS_副本.jpg

C59

这一代的Colango顶级车架的上管与下管再次回到星型管,移植了EPQ的后三角。EPS的上管刹车线是外走线,而C59则是全内走线,直接将整根线管塞入即可,非常方便,同时保证了后刹车手感。C59在不同年份也有不同改变,在C59出现的年代里,套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变速诞生了。初代C59分为电子变速车架和机械变速车架,而在后几年则改成了两用车架。

C60_副本.jpg

C60

看似没有变化,依旧是套管设计,其实不然。笔者拥有C59和C60两代车型,骑行感受截然不同。可以说C60做到了彻底更新,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里笔者分析下C60的改变。

依旧是星型管,但是整体管型从原来的圆形基础上做的星型管不同的是C60的上管和下管是长方形星型管,纵宽竖窄。C60加宽了五通宽度,并发明了ThreadFit82.5规格的五通。这套五通实际使用的时候直接作为PF86来使用,虽然是压入式,但是他的外径是一个金属壳,这个壳是可替换的,换句话说减少了车架碳纤维的磨损程度,提升了车架在拆装维护时候的耐用度,再也不必担心压入式拆装给车架五通部位的碳纤维带来任何伤害。

后三角的外形重新做了,可以看到与C59相比后下叉在末端接近尾勾的位置越来越细化,而在五通位置则格外粗壮。后上叉并不像C59那样标注着Q-Stay的技术标贴,但实际上还是沿袭了Q-Stay的特色。后上叉变宽了,没错风阻又增加了,但是后上叉变得宽而扁薄,帮助车架提升舒适性。

C60的上管与下管格外粗壮,虽然Colnago官方声称C60比C59的车架轻了那么一点点。实际上来看主要并不是因为使用材料更佳轻量化,而是Colnago将上管与下管的管型抽的更薄了,并且用了更轻量化的油漆技术。而且扁而薄的上管与下管对车架整体垂直回归性的贡献非常之大。这也就是Colnago在C60发布会上大胆声称C60车架提升了不少缓震性的原因。此外,长方形的管型在结构力学上来说提供侧向刚性会比圆形管型更强,加上强化的五通Lug管,可以说五通强度上已经直接打爆上一代C59。

另一个改变是因为粗壮五通而带来的烦恼,那就是前拨挂耳的位置会有所变化,Colnago的做法是将立管做了个非对称造型,在驱动侧的立管靠近挂耳位置特地做得凸出,将挂耳问题解决。Colnago立管问题完美地处理,在骑行的时候会明显觉得摇左右平衡感要强于C59。

C60前叉相比C59做了一些改良,之前的几代Colnago顶级车架的前叉内部是有侧向补强肋片,就在前叉凸起状的位置处,而C60前叉从外观上来看似乎取消了这个设计。但是外观上更薄,看似提升了气动能力,实则减少了整车重量。


Colnago的经典可能远不止于此,篇幅有限,仅此送给那些热爱这个品牌的车友。最后在附上一段C60制作视频。

Colnago

上一篇:将你的Campagnolo圈刹套件变成碟刹版 Paul Klamper能做到
下一篇:山地周报 | SRAM发布Guide T刹车 EWS资格赛场数增加

《骑行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至底部链接联系我们
广告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