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行必有我用 三款Roval公路轮组评测

   2017-06-27 10:24

本次编辑部收到了Specialized公司送出的三对开口版圈刹轮组,Roval CLX 32、Roval CLX 50和Roval CLX 64。对于笔者来说,工作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体验各种不同的顶级器材,但同样会带来一些烦恼。每一家厂商都有自家的设计特色和特点,即使是一个拥有多年骑行经验的人来说,也并不一定能够适应所有器材,更何况还需要撇开个人主观的喜好因素。此外,还需要在测评过程中寻找到这类产品的特性,因为笔者认为在诸多顶尖国内外厂商生产的产品中,没有什么产品可以自称是绝对理想化状态的。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结合,你总会找到一款适合你的产品。本次测试骑行Roval轮组三兄弟同样抱着如此心态。

Roval轮组从诞生之初就似乎注定要顶着空气动力学的“光环”,但Specialized此次不止将重点放在气动上,在轮组配件中能用上顶级的几乎都用上了顶级产品。例如,DT Swiss Aerolite T-head辐条,DT Swiss Pro Lock hexagonal辐条帽和业内知名“黑店”品牌CeramicSpeed的陶瓷培林。

笔者想到了2016年的一则消息,那就是Specialized与HED合作,获得了HED轮组专利设计技术的使用权。不过除了气动方面的特点,此次Roval轮组的最大亮点是重量。Roval CLX 50在重量上几乎战胜了业内所有轮组。开口版Roval CLX 50的重量仅仅只有1375g,这个重量非常令人吃惊,要知道许多国外大型轮组品牌们的50mm框高的管胎版才保持在1400g左右的重量。

全新的Roval轮组结合了空气动力学、轻量化和超润滑轴承三大特色重磅袭来。它们究竟表现如何呢?

_DSC7279.JPG

Roval CLX 32

Roval放弃了40mm框高的CLX 40,开始了32mm框高的新历程。业内众多大牌中,32mm框高的轮组其实并不占多数,曾几何时Campagnolo和Shimano都推出了综合性能更强的35mm碳刀,Bora Ultra 35和C35。拥有32mm碳刀的厂家广为熟知的只有Zipp和Corima,Zipp是202管胎版,Corima品牌则有三款32mm框高碳刀并且分为分三个等级。而今Shimano放弃了35mm框高的战场,改成了40mm框高的C40。Campagnolo公司没有直接放弃35mm框高碳刀,用他的子品牌Fulcrum推出了Racing Speed 40T和40C(管胎和开口)。上述例举的碳刀中笔者测试过Zipp的202 Firecrest和Bora Ultra 35,而本人也比较热衷于骑Bora Ultra 35轮组。

轮组框高会对操控有着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平路直线骑行还是摇车。平路直线骑行过程中,碳刀前轮的框高对于侧风的敏感度非常强烈,尤其是高框轮组,如果配一个气动车架,那几乎在侧风骑行过程中就是一张帆。而底框的轮组如32mm或35mm的轮组在这方面优势就非常大,不会受到侧风的太大影响。其次,说到摇车操控,通常情况下而言高框轮组势必要比低框轮组重一些,车手在骑行的过程中需要摆动车头的力量也会略大一些。配上高框轮组的整车重量也会略大于低框轮组整车的重量,摇车时候左右晃动的平衡感差异比较明显。Roval CLX 32的操控是笔者非常喜欢的感觉,张弛有度,指哪打哪。这也是因为笔者属于身材偏瘦的骑手,上半身力量比较有限。因此在使用Roval CLX 32轮组时,操控性能方面直击痛点,轻盈灵动的摇车无需太费劲。

Roval CLX 32轮组在高速的状态下平稳度还是不错的,轴承表现得非常润,不过唯一的问题就是它非常看气候条件的“脸色”。这里的气候条件当然指的是风力,在遇到侧风的时候Roval CLX 32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而到了稍微有些顶风状态下,Roval CLX 32的压力比起它的另外两个兄弟而言会大许多。Roval CLX 32启动非常快速,低框轮组加上CeramicSpeed的润滑陶瓷轴承的组合让这对轮组在加速反应上显得非常灵敏。当你想要加大功率踩踏的时候,感受几乎是突然之间蹿起来的,但随着速度的慢慢加快,轮组维持巡航的能力并不算出众。

DSC_0122.JPG

笔者测试这对轮组的时候曾经爬过坡,平缓坡和陡坡都经历过,在平缓坡上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到了陡坡(坡度超过6%以上),摇车操控的压力小,只要配合合适自己的齿比,保持稳定持续性踩踏,速度维持能力感觉非常不错,这对轮组在陡坡上的能力不会让人失望。操控上的省力、轻量化和CeramicSpeed轴承的帮助下,Roval CLX的爬坡能力表现非常理想。

笔者在测试时曾经在爬完一段HC级坡之后经历一段起伏路带一段平路的过程。起伏路的表现对于Roval CLX32来说可谓乏善可陈,没有什么绝对优势同样也没有绝对的弱势,轮组的综合性能表现中规中矩。在上坡建立的优势可能会在下坡浪费一些,这类路段笔者觉得40mm框高的轮组还是有一些优势。

对于需要经常进行市区平路绕圈训练或者喜欢爬山的骑手而言,Roval CLX32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启动快、善于市区内间歇、加速骑行和操控灵活的优势会在以上的情况下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比起Zipp 202来说这款纯爬坡轮组的巡航能力还是略强一些,侧向刚性也显得更强,因此它比202有着更多的用途也不奇怪。

DSC_0637.JPG

Roval CLX 50

50-60mm之间的框高似乎是高框轮组与超高框轮组之间的分水岭,众多大厂将轮组的框高定格在50-60mm之间,Zipp 404为58mm,Bora Ultra 50是50mm,Shimano老款顶级C50是50mm框高,不过今年推出的新款Shimano碳刀轮组改为了C60。由此可见50mm框高的设定是一块风水宝地,各大厂家根据自身的设计理念不同而对框高有所微调。Roval推出了新款CLX 50轮组,拉响了竞争的号角。

换上CLX 50之后刚踏上车开始踩踏的那几脚,笔者似乎觉得有什么地方不是很对劲。非常非常轻的起脚感觉,甚至让人觉得它是一对低框轮组。在拿到这款轮组之前,在上个月有一次SRAM组织的媒体骑行活动上,笔者看到了斯贝特商贸的人使用这款轮组进行了爬坡比赛。当时我非常奇怪为什么要用这款50mm高框轮组爬坡,现在骑上这款轮组的一刹那似乎笔者清楚了其中的原因。当然有这些最初的美好印象是不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后期测试骑行来判定这对轮组是否真的那么强。

笔者经常在周末进行长途LSD骑行训练,多以耐力骑行为主。几次长途骑行用的都是Roval CLX 50轮组,笔者也尝试将轮组给另一个同事使用,来相互交流骑行感受和意见。我们都认为它是一对起脚非常轻的轮组,轻到不像是高框轮。这对CLX 50轮组在骑行的过程中始终表现非常硬,觉得像踩在大理石上的感觉。它的巡航能力表现则中规中矩,CLX 50在巡航的时候没有像Zipp那么稳定具有良好的线性、持续性。对于CLX 50来说它踩一脚是一脚,笔者在测试Zipp全系列轮组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有时候重而软的轮组会更适合平路巡航骑行。

Roval CLX 50轮组的侧向刚性有着不错的表现,冲刺摇车的时候轮组重量上的优势带来了较好的操控性能,侧向刚性的优势则带来了良好的速度爆发感。骑行的时候在高踏频带动下,想间歇冲一把,只要站起身子专注于踩踏保持踏频和循序渐加重齿比,CLX 50会想离弦之箭一样冲出去。

Roval CLX 50的综合能力方面显得略强于其他高框轮组,因为开口版Roval CLX 50的重量已经做到了1375g,这真的非常轻,有些品牌管胎轮组都没能做到这种重量。管胎版的CLX 50重量则已经跌破了1300g的大关,非常接近一些品牌的碳条轮组重量。因此,在坡道上这对轮组根本不会太过于压榨骑手的功率,不到陡坡之前都可以得心应手地应付。在实际比赛环境中,真正需要领骑的时间不会占据大多数,巡航跟车差不了太多功率损耗,冲刺或者集团拉扯的时候Roval CLX 50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帮手。

_DSC7218.JPG

Roval CLX 64

这是新款Roval三兄弟中看起来最厚重敦实的轮组,最初拿到手的时候,笔者是最不想要测试这对轮组的。按照个人骑行习惯风格的要求来说更喜欢35-50mm框高的轮组。在通常的印象中,高框轮组相对而言会更加偏重一些,起脚会比较重,有拖脚的现象。而且高框轮组在摇车加速的时候反应未必会很灵敏,长距离骑行过程中可能还会过度消耗骑手。

笔者有些不情愿地换上了这对轮组出门测试骑行。在骑了一段时间的Roval CLX 64之后,笔者发现这对轮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笨重”。相反CLX 64在你需要加速的时候它能给予一定的回应速度。平路巡航时,表现非常好,随着踏频节奏稳定,功率水平能够维持均衡,那么CLX 64可以较好地维持速度。结合自身情况,骑行时观察功率计变化,CLX 64轮组的巡航表现还是比较完美的,只要你能将速度踩起来,它就能很好地帮你维持这种速度感。不过它更适合功率水平较高的车手。

在操控方面,高框轮组在空旷的自然环境下会让操控压力逐渐提升,尤其是速度超过40km/h的时候。CLX 64前轮对于侧风阵风的偏摆非常敏感,高速骑行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车速越快控车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综合来看CLX 64的特性,它并不适合城市绕圈赛的频繁拉扯,这样会让你消耗更多体能,开口的轮组可以进行长途骑行,但高框轮组对于功率要求是比较严苛的,高手使用这对轮组可能会更好地放大它的性能。在大风天气下,还是尽量不要用框高太高的轮组,除非你真的是想练控车。

_DSC7282.JPG

总地来看三对Roval轮组,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辐条张力拉得非常紧,编法也都采用了前轮16辐条放射直拉编法,后轮21根辐条(CLX32 24根辐条),驱动侧2X编法,非驱动侧直拉编法。高张力的辐条会让轮组显得反应比较快,但是相应的也会比较颠,Roval的三对胖圈轮组确实在路感上的舒适性优势做的不是很明显,三对轮组大于28mm宽的胖圈没有让舒适性的优势得以体现。在CeramicSpeed培林轴承的帮助下润度不错,放坡不踩踏的情况下溜车距离非常可观。三款轮组的轻量化也做的不错 ,重量方面在各类框高轮组中均脱颖而出。以上这些优势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有些方面笔者不是非常苟同Specialized的做法,Specialized将各方面设定都想方设法让轮组变得更好骑,不过笔者认为这么做并没有让轮组特别好骑的特征重点突出。例如,Zipp抓住了轮组怎么样才能巡航好骑的真谛,追求轻量化的SRAM公司并没有让轮组也过分追求轻量化,相反Zipp轮组的重量在各大厂商中是偏重的。而Zipp对于辐条张力上也采用了较松弛的设定。如此一来Zipp轮组在巡航性能和舒适性方面的提升帮助是很大的。结合Zipp追求空气动力学性能的优势,一款好骑的高端Zipp轮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空气动力学优势带来的省功率是优势,但是“平顺则更快”,轮组忽视舒适性能的帮助会在长距离骑行中会更加容易带来疲劳积累。

_DSC7251.JPG

有一个槽点就是这几款轮组的快拆,掰动快拆你会发现在压紧关上快拆的过程中这款快拆显得有些紧,但快拆快要关上的时候则比较松。这么一来如果一旦在骑行中快拆挂到什么东西很可能导致快拆松动,笔者认为有一些隐患。

Roval三兄弟确实是实力型选手,它们都非常快,侧向刚性也不错,在间歇发力时会更有优势,32和50两款轮组都非常轻盈灵活。若你是一个不太在意路感,一味想要追求速度的车手,那么这几款轮组中可能会有一款适合你,并且能助你一臂之力。

111.png

roval 轮组 评测

上一篇:爆胎都不会脱圈 Mavic推出UST公路真空胎
下一篇:专为职业车手设计 Cervelo推出全新R系列车型

《骑行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至底部链接联系我们
广告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