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报道并没有想要探讨台北展的前世今生。
诚然,每届展会上,我们都会想看到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总有一些老面孔,它们总是出现在展会上,并没有什么全新的技术或是概念,但是如果看不到它们,就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今年的新概念之一:Gravel Bike。先是有那么一两家不甘寂寞的厂家推出这种新车型,接着就有很多并且将会有更多厂商仿佛怕掉队似的马上跟进上来。在大众眼中,这种陌生的新车型与越野公路之间似乎有着很暧昧和模糊的关联与区别,关于Gravel Bike的相关配件,能够在第一时间跟进的零配件厂家更是少之又少。
每年每个地方的展会,总会有钢架厂商参展。在性能和性价比上,钢架已经没有什么资本与碳纤维车架相比了,于是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钢架厂商们拿出了钢架的杀手锏:华丽得飞起的LUG。
工具厂商也从来没有放弃努力。这把飞轮锁固扳手是本届台北展创新奖得主之一。
对操作进行了简化,这也是目前工具的一个发展趋势。
今天询问一位台湾从业人员:“在台湾,所谓‘智能自行车’这个概念火吗?”“那是什么?电动车?”是我得到的回答。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台湾一点智能土壤都没有。创新展上出现的这个智能自行车脚踏是台湾地区市场为数不多的智能硬件。
用水稻外皮做成的脚踏。各种环保原材料,“每年都有”系列。
为了提升骑行时手部的舒适度,这个把立想到的办法是将缓震胶塞到把立中间。
Sigma的无线城市通勤码表单从界面和功能看来十分简陋,但其贵在对于受众需求的精准把握。骑车买菜的人们不需要知道太多骑行信息,相反,他们在配件的外观方面要求较高,而且通常比较奇怪。
同样是针对城市通勤者,车灯在越做越小。另外,欧洲的车灯一直在有效照明角度和照度范围上有明确规定,而国内的车灯只是在越做越亮。对比一个车灯品牌在面对东西方两个不同市场所推出的相应产品时,非常容易体会到国内市场的粗放。
往常一样,无数厂家总是拿着他们的新铝合金车款一遍又一遍地打着我的脸。
这款计时车是本届创新奖展品之一,关于其介绍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整合式的车头组”、“整合式的补给贮存”这些字眼,总觉得非常耳熟。
UCI碟刹公路解禁之后,大大小小的厂商都燥起来了。除了大厂之间逐渐将碟刹公路的多个规格固定下来之外,小众厂商也正蠢蠢欲动。这个车架提供3种刹车安装选项——普通夹器、直装夹器以及碟刹。前叉有普通夹器/直装夹器和碟刹两个版本供选择,而车架则在后叉桥、五通底部和后下叉上分别有普通夹器、直装夹器和碟刹的安装孔位。另外,因为夹器与碟刹车架的后开档规格不同,Carrera还为这个车架设计了一个可在两种后开档之间进行更换的尾勾。
公路车轻量化竞赛曾一度在大厂之间如火如荼,现在,则是由美利达占领了这项已经冷静下来的比赛的鳌头。虽然我们现在仍旧会为一辆超越自己对轻量化的认识的车辆而惊呼,不过很显然的是,极致的轻量化能带来的优势将会越来越小,因为随着碳纤技术的发展,4-5kg级的量产整车很可能变得非常普遍,甚至成为厂商们顶级产品的标配体重——当然,这事儿还是得先和UCI商量一下,也希望UCI早日想通,别跟某电总局似的,坐在位置上老是下一些奇奇怪怪的规定。
图片:Caesar、袁珑浩
责任编辑:袁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