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地车发展史上,70年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山地车就诞生于那个时期,而很多山地车界的领头羊公司,包括Specialized、Trek,还有FOX等品牌,都创立于70年代,经过40年的发展,他们都成了业界的大佬。同样来自70年代还有瑞典避震品牌Ohlins,虽然它是在摩托车和汽车界的顶尖品牌,但现在也玩跨界进入了山地车领域,绝对是引人注目的“新人”。
在机车界,Ohlins最牛逼的一点——从来没有给过免费的避震产品作为赞助,所有车手和车队都必须付费使用他家的产品。可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用得心甘情愿。 能有这样的用户忠实度,不仅是因为Ohlins精致的做工和可靠的质量,更是因为其避震产品无与伦比的卓越性能。
Ohlins在机车界达到顶峰之后并未满足,又开始进军山地车的避震市场。 对于山地车来说,因为是人力驱动,所以避震自身的重量比机车版本要低很多,但性能上的要求却一点不比机车低,甚至更高。性能和重量之间如何达到平衡,成为各个品牌一直努力的方向。
很多人相信凭借Ohlins的经验和实力,开发出顶级山地车避震应该只是个时间问题。Ohlins的确没有让人失望,初次亮相的山地车产品就显示出他们的雄厚实力。Cane Creek是最早与Ohlins进行合作的自行车零件品牌。2006年,他们合作开发的Cane Creek Double Barrel(CCDB)横空出世,这支后避震器可算是Ohlins的第一个山地车避震,虽然是初出茅庐,但其性能之出色让很多车手和其他品牌都目瞪口呆,原来避震器的效果可以如此之好。
CCDB借鉴了很多Ohlins的机车技术,并按照山地车的特性进行改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Ohlins的Twin Tube复筒结构,这是一个完全颠覆了传统避震结构的设计,其高超性能在机车界早已经获得全球玩家的认可。
那么,复筒结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好?这里要科普一下,自行车的后避震器一般有两大种结构:单筒和复筒。大多数品牌的后避震采用单筒(De Carbon/Mono Tube)结构,筒身只有一层。压缩时,滑竿推动内部活塞,避震油经过活塞上的垫片和油孔。回弹时,油从活塞另一侧的垫片和油孔回流,也就是油在一个活塞两侧来回流动。
而复筒结构是在单筒内部又增加了一层筒身,外筒里套了一个内筒,当然两者在两端是互相连通的,活塞在里层的内筒里。压缩时,活塞把油向里推,小部分油流经活塞到达另一侧,但大部分油流向了内外筒之间的空间,并通过外筒流到活塞另一侧;回弹时,活塞反向推动,除了小部分油通过活塞,绝大部分油反向流动,仍旧通过外筒流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油的循环回路。
这两种结构有什么区别呢?单筒结构的油必须来回通过同一个活塞, 因此只能通过调整活塞两侧的垫片堆叠和中间油孔的大小来调节油的流速(也就是阻尼的概念),这样调节的范围和效果都比较有限。而复筒结构的油是一个循环回路,那么就可以在回路当中调节油的流速。压缩和回弹调节都可以分开,互不影响,而且调整范围也很大。
Cane Creek的CCDB避震器有两个第一: 第一个复筒结构的自行车避震器;第一个同时拥有四个阻尼调节功能的避震器:高速压缩阻尼、低速压缩阻尼、高速回弹阻尼和低速回弹阻尼。而其他品牌的避震器最多只有三个功能,要么没有高速回弹阻尼,要么没有高速压缩阻尼。
四个功能调节看起来有些复杂,但只要花一点时间仔细调,就可以精确调整CCDB的表现,无论车手想要避震器有怎样的效果,CCDB几乎都可以调出来,适应性极广。当然它的避震效果也是一流,贴地性极佳。通过这个产品,Ohlins一下子就成为了其他品牌追逐的目标。
Cane Creek 一鼓作气,又相继推出了气压版的DB Air,带踩踏开关的DB Air CS (Climb Switch)以及最新的精简版DB Inline。虽然在细节上略有不同,但核心都是Ohlins的复筒结构还有四路调节。
Ohlins在最初的一鸣惊人之后,又着手开发更新的山地车产品。依旧是通过与品牌合作,不过这一次,则是山地车整车品牌选择Ohlins作为自己原厂搭配的避震。2014年,Specialized 在新款Demo 和 Enduro EVO整车和车架上全部采用了Ohlins定做的TTX避震器(之前使用的是CCDB)。依旧采用熟悉的复筒结构,作为给指定车型定做的产品,高速回弹调节被取消(其避震器的高速回弹功能已根据原厂需要进行设定),其他功能调节范围缩小,方便车手使用,外挂油壶内部采用氮气气囊代替了浮动活塞,安装眼内采用球形轴承减少侧向的压力,黄色的弹簧更是提供了间隔只有23磅(10.4公斤)的相邻弹簧磅数(其他品牌都是间隔50磅),再加上阳极金色外表,十分抢眼。很多国外的测评都说,这两款车型搭配了TTX后,性能比使用CCDB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