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说事儿】简单社会

2015-02-27 14:21:32

恕我无知,在去荷兰阿姆斯特丹之前,我对这个城市知之甚少,我不知道这里有什么水坝广场、梵·高博物馆,当然对红灯区及大麻咖啡馆也知之甚少,但我知道这里有很多人骑自行车。

一段漫长的飞机旅程到达阿姆斯特丹之后,与来接我的PRO工作人员鲁迪顺利接头,如此陌生的环境和人,总会找到一些沟通的话题,于是我们便从两地的天气聊到了地势,因为两个城市都相当平坦。以前在出差的时候和一位荷兰自行车记者的聊天中得知,荷兰地势平坦,风力强大,以至于在荷兰骑公路车的人都喜欢组团,轮流领骑,这也成为我们谈论的话题,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看来我还是很会聊天的。

到达城市之后,阿姆斯特丹并未有我想象中那么繁华,反而是因为有陆上电车,所以显得道路特别狭窄,但无论道路多小,边上都会有一根铺着红色涂装的自行车道存在,类似于广东省的绿道。人们骑的自行车也没我想象中那么好,尽是普通的自行车,类似于二八大杠的比比皆是。对的,这就是普通的交通工具,便于城市居民穿行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一辆普通自行车用于平日生活,而更为专业的运动自行车则用于运动、健身。我原来得知的这个城市拥有100万辆自行车的数据,在这几年已经又突飞猛涨了,鲁迪告诉我早就已经超过100万辆了,将近80万的人口人均自行车已经超过了2.5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并不大,但却已经拥有将近200万的自行车,不可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景象。正在思索之间,我们的车到达酒店了,但却无法找到停车位,因为到处都是自行车的停车位,但汽车的停车位却没多少。鲁迪无奈地告诉我,因为自行车越来越多,所以政府在修建更多的自行车停车处,而汽车则越来越难停了。

PRO的活动很紧凑,因此我们也得到了充分的游玩时间,从酒店租好自行车之后便往市中心游荡。同行的巴西杂志主编带我们穿行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阿姆斯特丹真的很小,而且和威尼斯有几分相似,河流围绕着整个城市,临河而建的居民建筑则保留了古老的味道,道路也较为狭窄,果然自行车是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
巴西杂志的主编最后带我们到了最终的目的地——阿姆斯特丹火车站,当然我们不是来看古老的车站的,而是参观一下火车站旁边的三层自行车停车场,满满当当全都是自行车。有一些错觉,感觉这里怎么那么像以前70、80年代的北京,道路上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而汽车则不多。

当然,这完全是两种状态,高度发达的阿姆斯特丹已经经历过异常拥堵的汽车时代,现在又回到更简单的社会,回归本真,汽车也不再是衡量一个社会发达与否的标志。而城市管理者也在反思,他们在积极地为自行车族群建立便捷的停车环境,为自行车出行创建安全、便利的条件。就像我们在那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停车处,上锁后便可步行去游历老街。

目前,类似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也正经历着这些烦恼,汽车无休止的增长让整个城市都变成巨大的停车场。很多时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骑车到想去的地方,但无处停车的状况又让我望而却步。对的,我们正经历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那一切,对于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是否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岔开一下话题。南北高架是上海最堵的一条高架路,我每天经过的一段路有三条车道,最右边的一条是应急车道,但因为实在是太堵,所以也变成了一条行车道。在这段路与中环高架的交接处总会有警察守着,总是一副黑超墨镜,脸无表情地站在那,不用什么言语,所有在应急车道的车都老老实实的插入到正常行车道。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景象,我心里并不是滋味儿,因为那帅酷帅酷的交警就像是无形的权力,一堵无形的墙在隔离着人性与秩序,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治理城市拥堵时更多是以权力在维持秩序。权力会令人着魔,也会令人变得懒于思考,就像是那块“最贵铁皮”一样,制堵并非只有那令人瞠目结舌的车牌价……

关键词搜索:阿姆斯特丹 城市管理

上一篇:【编者按】希望2014
下一篇:【车手专栏】从泥泞出发

分享到:

分享给朋友二维码 ->

订阅《骑行家》更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