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测评 | 700bike后街

2015-09-28 09:34:23

CYC_0660.jpg

700Bike后街在7月份正式对外发布,据官方介绍,后街是为热衷于运动和休闲的都市人群量身打造的轻运动街车,但说到底还是一辆城市通勤车。当然,这辆车还是有一些不错的看点的。车架主要以雷诺725管材和铬钼钢管材为主,h型的后上叉和后下叉(在驱动侧有补强)在理论上来说是为了缓震,增加骑行的舒适性,这是一个比较有创意的突破,值得称赞,但我并不太认同把负责力量传输导向的后下叉也设计成h型,虽然驱动侧有补强。
??因为把立上嵌入了具有速度、距离和时间显示的电子屏,所以无法用目前流行的膨胀螺丝和吊心来固定车头,所以后街用了一个张紧环,通过螺纹上下顶住把立和碗组上盖,从而达到车头的固定。前轮采用了松下的发电花鼓,并供电给电子屏幕使用。回到车架的几何设计上,最小的M码后街车架采用72°的头管角度、74°的立管角度,水平上管长度在548mm。其官网几何表介绍,M号适合于163-172cm身高的消费者。如果将这个几何换算成公路车的几何,那其相对应的尺码近似54,是至少175cm以上的车手才能骑的尺寸。同时,把立的长度没法缩短,所以后街采用了后掠的车把,同样是为了让上半身更舒适,但仍然太长了。

700Bike后街 2.jpg

而700Bike后街虽然并不是以智能作为宣传点,但其内嵌于把立的Oled屏幕还是相当吸引人。虽然只能显示时间、速度、总距离等数据,但已经足够,也许速度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但却可以知道时间,免去了掏手机的麻烦,这对于我这种不带手表的人而言是个便利。前轮花鼓为松下的发电花鼓,为液晶屏幕供电,在把立处内置了多种传感器。把立内部还设置了SIM卡,提供流量给定位及骑行路线传送数据所用,一年之内免费使用。测速功能来自于它的花鼓测速并非GPS,不过速度变化较为迟缓。花鼓测速本应是最准备,应该是软件算法的问题。700Bike的手机APP只有简单的“今日排行”、当天骑行距离、用时等简单的数据,功能较单一,并没有完善。不过,以他们的实力来说,社区功能的完善应该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700Bike后街 3.jpg尺码选择发面,700Bike在风投的支持下则显得相对完善一些,提供M(163cm-172cm)、L(172cm-181cm)和XL(181-190)三个尺码。括号内的身高是700Bike估算的不同尺码所对应的身高范围,但从测试的M号来说,72°的头管角度、74°的立管角度、548mm的上管有效长度,相对应传统品牌车型的54尺码,在我们认识体系中,这个尺码则更适合身高178cm-182cm左右的人。当然,以上管有效距离来衡量这个尺码并不精确,在缺少Reach值数据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以实际的体验来说话吧!
700Bike后街 6.jpg700Bike后街同样偏运动,需要以较前倾的姿势来驾驭这辆车,但因为后掠的车把弧度太大,所以当手掌完全握住把套时,外侧受力更多。在第一次15km的骑行结束之后,坐姿的压力以及颠簸的震动令手掌外侧较为疼痛,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后街采用了SRAM的内两速花鼓,大约在19km/h左右自动变速至更小的齿片。在城市通勤中,700C的车很容易就提速到19km/h以上,而且踏频应该在60-70当中,并不是很快。而当我还想以较轻松的踩踏来维持速度时,齿比的变化会让双腿立马感觉到压力,齿比变化的时间稍有些尴尬。内置电子屏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想要了解自己的速度和时间还是挺方便的。手机APP的功能较为简单,仅能显示你当日的骑行距离和排名,而且还没有累计的骑行距离(电子屏幕有显示总距离),功能还需加强。后街如果能将车把换为直把、牙盘盘片齿数改小一些,我认为这辆车的舒适性将大幅提升,更加适合于城市通勤。
700Bike后街 8.jpg

关键词搜索:后街 整车 700bike

上一篇:整车测评 | BiCi 启孜 城市通勤车
下一篇:Boreas Larkin 轻量化通勤背包

分享到:

分享给朋友二维码 ->

订阅《骑行家》更多期刊...